【浮世汇83】那就是个生意,做生意赚钱而已

图片[1] - 【浮世汇83】那就是个生意,做生意赚钱而已 - itotii

 

【1】一面是各种宏观数据的下滑,一面是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这意味着我们迎来了一个极为可怕的情况——滞胀。

所谓滞胀,按照经济学的解释就是增速放缓物价上涨。而我们现在的处境,已经完全符合经济学对滞胀的定义。
滞胀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事实上,这是一种比通货膨胀更加可怕的情况。甚至有人说:通胀可怕,通缩可怕,滞胀更可怕。
通货膨胀,意味着各行各业都在扩张,整个的社会需求都在上升。这种时候,我们只要把货币换成商品或者其他资产,等待它们升值,就可以获得利润。就好像2008年的四万亿救市,那时候物价涨、房价涨,股市也在涨。所以只要有钱,购入这些投资品种,赚取利润问题不大。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相反,物价下跌相应就业也在下滑。比如在上世纪的90年代末,全国都在下岗分流,吃瓜群众想的是每天如何保住自己的工作,那时候上海的房子,3000块钱一平米都没人要,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储备粮草准备过冬,只要有钱就藏起来,根本不敢花钱,什么房子、什么股票,在生存面前都不值得一提,而这就是通缩。
通缩时期问题也不大,只要政府出台一些货币政策,就可以让经济转暖,比如那时候的房改政策、5.19行情等。
而滞胀和这两种都不一样。它是把这两者最坏的影响加了起来,一方面,物价在大幅上涨;另一方面,失业率却在不断攀升,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宏观政策拿它还没什么用。
面对滞胀,所有人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因为美国70年代的滞胀已经告诉我们:政府货币放水也不是,收缩也不是。

图片[2] - 【浮世汇83】那就是个生意,做生意赚钱而已 - itotii

 

 

【2】@雲中上師:突然看到贝聿铭去世的消息,感到难以置信。仔细想来,他才是李小龙之后唯一一个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称得上真正偶像级的华裔了,现在他死了,这个位置就只有马友友了。如果马友友也死了,那估计就没人有这个地位了。其实贝氏的意义并不只是在于他是一个建筑大师,而是在于他的生涯 embody 的是两重不可复制的经验,一是他是近代中国经过西化洗礼的古典文化的结晶,这点上他和梁思成接近,但他同时又是美国二十世纪中期现代派艺术大兴时代的结晶,一般人很难同时具有这双重素质。前者塑造了他独有的对形式美的敏感,后者提供了他的建筑语言,两者缺一不可。因为就建筑而言,贝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前者使他能在不丢弃本质的前提下不断蜕变和适应新的设计要求,而不是恪守一种信条和模式,虽然他的几何图形为主的语言始终隐约出现在他的一切设计中,但这种语言被赋予了文化的特质,不再单调。这点上他超过了很多著名的设计师,比如美国的 Yamasaki 和 Michael Grave 等等,包括现在当红的 Robert Stern 甚至 Frank Gehry 等人。这也是他受欢迎的程度始终不坠的秘诀之一。同时他那种东方人的教养也出奇不意地成为他事业公关的利器。我刚看到一个英文悼念文章说他非常具有 competitive ambition,这是很有道理的。以前有个学建筑的美国朋友告诉我说市面上有名的建筑师首先必须是个公关能手,否则设计再有创意,不能获得雇主就只能活在图纸上。贝恰恰就是这么一个公关能手。他的才华和修养恰恰在一个美国对华人仍存刻板印象的时代起了作用,使他反而能胜出。

贝聿铭的设计我也喜欢,虽然他不能说是我最喜欢的当代建筑师。那个位置还得留给 Louis Kahn。但贝在我心目中有特殊的意义。都是苏州人,而且他父亲的住宅就在我小时住的弄堂的斜对面。我很有幸见过他一面,那是九十年代后期我去华盛顿开会,间隙跑到国家画廊的东馆参观,正巧碰上他在场,原来那年是该馆落成二十周年(?)庆典,他来参加。我当场拿了一张明信片请他签了字,他很和蔼。那张明信片现在也不知道放哪了。

贝的设计我说不上来哪个是最喜欢的。第一次去东馆时很为其设计折服,但去年冬再去,那种感觉少了很多。可能最喜欢的仍然是卢浮宫的金字塔,因为把他的几何语言和卢浮宫特有的古典主义特质和法国的帝国主义想象完美结合到一起,而且内部空间处理很高明,当然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从他那里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地下空间的设计。只要看看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和第二体育馆的地下空间改造就可以知道这种语言应用的范围有多广。他在中国大陆的设计其实最成功的还是最早的香山饭店。他的苏博设计很受欢迎,但我并不觉得很有震撼力。我常思考为何对我没有那种冲击力。按理说苏州园林和传统建筑是贝最熟悉的建筑资源,但可能恰恰因为这个原因,他反而无形中受到了某种束缚,放不开手脚,以致于使用的建筑语言有点拘谨,追求的反而是形似,远比不上他在中东的博物馆设计。可见陌生未必是坏事,和自己熟悉的东西保持距离常常能产生真正的创造力。

 

【3】@五岳散人:正经说啊,那位儿子在国外炫富被绑架的海南道教协会会长,有人问他钱哪里来、道观公私不分怎么说,我倒不是给他开脱,而是就事论事说两句这方面的情况。

寺庙宫观这种东西有些是公产,比如说历代传承的老庙什么的,少林寺、白云观就是这种。方丈虽然有使用权,但没有产权。和尚与出家道士理论上又没孩子,师徒授受或者佛教、道教协会指定,相当于国有企业换CEO。
还有一些是这些年新建的宗教场所,别管用啥手续办下来的,大致相当于民营公司。私人所有,收益自然也是私人的。虽然很多需要官方协会、宗教组织认证,毕竟还是私人资产。
其实很多老的寺庙宫观,山门里面归宗教局管,山门外面就是旅游局卖门票收钱了。
所以您说他怎么来的钱、是不是公私不分,这个问题根本是伪问题。那就是个生意,做生意赚钱而已。
只是这门生意看上去本小利大不说,还处于一种灰色地带,好多钱未必入账,宗教管理的收入又不透明,很多人不懂其中的道道罢了。
有时候我自己都感慨,凭我这外貌、谈吐,加上对于各路宗教知识之熟悉,混个朝阳区仁波切或者在野天师啥的,肯定赚得盆满钵满,爽的不得了。
唉,遗憾啊……

 

【4】@游识猷

美国阿拉巴马州通过史上最严的反堕胎法案,禁止一切堕胎,包括被强暴而造成的怀孕。
协助女性堕胎的医生,会被判11~99年之间的刑期。
此事的荒谬与耻辱程度,简直罕见之极。
关于堕胎是否合理,有个思想实验——
假设你走在路上,突然被一棍子打昏,然后被注射了麻醉药。
等你醒来,发现另一个人的血液循环系统跟你连在了一起。
旁边的人跟你解释说,这个人现在非常脆弱,9个月内需要借助你的血得到营养并清除代谢物,否则就会死,所以你得这么忍耐9个月,直到ta的健康恢复正常。
当然了,你现在要负担两个人的代谢,所以你也有健康伤害,以及微小的死亡可能。
不过你绝对不能断开你两之间的连接,因为那样那个人就必死无疑。而你就会犯了杀人罪。
你抗议说——可是你根本不是自愿跟这人连在一起的啊!
旁边的人说,嗯,不过打昏你的是别人,不是现在跟你连在一起的这个人。这人是清白无辜的一条生命啊,ta有权活下去——而你断掉连接ta就肯定死了。哦对了,虽然9个月后可以断开连接,但这人还需要18年才能恢复工作能力,所以在那之前,就拜托你养着ta了。
……
所以想象一下,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想呢?
在避孕手段并非百分百可靠的前提下,胎儿有“生命权”吗?
或许ta有权活下去,但肯定无权“未经我同意就靠着寄生在我身上活下去”!图片[3] - 【浮世汇83】那就是个生意,做生意赚钱而已 - itotii

 

 

【5】@赵丹赵丹喵 :反堕胎法案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生命权和人权之争,而是在于以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对女性进行的强制。

许多宗教都有生命权至上的概念,普通人觉得生命来了是礼物,觉得堕胎是杀生,这些作为一种信仰,都没问题。但把信仰变成法律,进而转化成对整个社会的暴力规范,这就有问题了。
最近看诺齐克的书,真的是把“政府“这个概念的底裤都扒掉了。政治哲学对我最有益的一个影响就是去思考一切政治性概念的本质逻辑——比如说,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政府到底什么时候有权来限制我们的自由?
现代社会对于这一点的主流哲学解释为:我们社会运行的目标是让个体人类变得更幸福,包括在充足的物质基础上有最大的自由。
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有最大的自由,那就意味着每个人也有侵犯他人的自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政府的意义在于设立一套约束人们行为的制度,来达成一个人类自由的最大公约数。
换句话说,政府可以限制你的一些自由,但前提是因为(1)这样会侵害别人的自由,或者(2)我们每个人都让度出在某方面的一小部分自由,来换取其他方面更大的自由。
(1)的例子为禁止犯罪,(2)的例子为税收。
禁止堕胎法案限制了女性的自由,那这种限制的正当性在哪呢?如果是为了保护胚胎,那胚胎的权利和自由又来自哪呢?
有这么一个很著名的思维实验:假设你是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现在因为某种不可抗力,有另一个本来也很健康的成年人不得不“寄生“在你身上才能活着。你们通过医疗技术,血脉相连,你的摄入供养着这个人,拔掉管子他就会死。
因为身上寄生了一个人让你不自由,所以你想要拔掉管子,但是你拔掉管子这个人就会死,会侵害他的生命权,这就陷入了一个逻辑上的死循环。
怀孕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悖论,因为不可抗力,你身上寄生了另外一个“人”,侵害了你的自由。如果我们认为这个“人“拥有生命权,你不能阻止这种寄生,那你的自由就被侵害了。
所以,对于堕胎和胎儿生命权这件事唯一一个合逻辑的结论就是:寄生在别人身上才能生存的生物形态不能算作“生命”,也没有独立的生命权。
当然,被寄生的个体可以做出一个牺牲自己自由的选择,如果他认为自己的自由可以换取另一个生命,这样完全可以是值得的。作为信仰,我们也可以为了新生命来鼓励、引导这种寄生关系。
但一个前提是:没有任何正当、合逻辑的基础来强制限制一个已经独立存在的生命的自由。被寄生的人可以自愿做出选择,但理论上一个拥有正当权力的政府无权强迫人们接受这种寄生。
那些打着生命权至上的旗号来限制女性自由的,根本不愿意正视这种逻辑悖论。其实是小部分人认为男性拥有后代的自由,高于女性处置自己身体的自由。这本质上就是用一个推不出来的逻辑来限制女性的权利。
It’s not about life, it’s about them forcing women to make a choice.

 

 

【6】@阑夕:有人说,贸易战要共克时艰,所以必须支持国货,以后都买国产商品,拒绝崇洋媚外,让洋鬼子来挣我们的钱。

唔,说实在的,我很钦佩持有这样想法的人,不过在这里还是想要普及一个基础的经济学常识,那就是:经济资源的政治力量在于,消费本身就是话语权,而市场本身就是武器,美国之所以能够主导产业链的再分配,原因之一就是它是唯一一个每年向全球其他国家提供8000亿美元市场的逆差国。
换句话说,只有你向世界开放市场的时候,你的市场才有影响力,如果你真的一切都要自给自足——姑且不论能否做到——那只意味着你主动放弃了最有价值的武器。不妨去搜索一下「不追求顺差」就能看到,有多少条口子争先恐后的出来表过这个态,就是为了证明这里的市场是有价值的。
所以,真的想要为国分忧,那么绝对不应该在这个时候鼓吹支持国产,要买外国货、而且要更积极的买——当然别买美国的,它坏——只有这样,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才会继续持续。
这条微博大概算是浴室沉思……

 

 

【7】@胖虎鲸:早上看到那条清华北大研究生去深圳中学当老师的新闻,有人觉得屈才了,浪费学历。我建议可以这么考虑:

首先你查一下清华北大毕业生毕业三年左右的年薪对比一下这家学校的工资。
第二,你考虑一下深圳中学在深圳的地位和清华北大每年毕业生的数量,你等于进了一家在一线城市拥有最稀缺资源排前四并且很难被开除能认识深圳各行业大佬的公司,委屈你了?
第三,天天觉得中国教育不行,怎么开始行了你还替比你聪明得多人的选择委屈起来了?
至于媒体说的为了深圳户口,屁,深圳户口是个本科生都能轻易获得。
深圳中学的学位对即将结婚生小孩的年轻人来说还是很宝贵的,你能去那里当老师,这些都解决了,对女性来说,这是婚姻市场的超级加分项,如果你是深圳中学女老师,你基本配得上深圳百分之九十八的男性,你老公带你出席任何场合都拿得出手,任何你老公的贵人只要有小孩或会有小孩,他一定会发自肺腑的请教你。
最后说下个人偏见,我个人觉得教再好的中学,名校本科毕业的优秀生就够了,一般来说,这些人也比研究生博士生上课效果好。所以我挺好奇深圳中学这次招聘人员的本科学历和专业是什么。

 

 

来源:新浪微博

📢赞助会员】如何批量下载本站原始图片【查看教程】
💖【联系我们】人工服务[点击联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